長興紅梅樹種植基地如何進行紅梅的養護作者:長興小潘紅梅基地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2019年4月19日 分類:苗木知識 訪問統計:11964 如何進行紅梅樹的養護 梅花栽培,可分園林栽培、切花栽培、盆景栽培以及催延花期栽培等。園林栽培最重要的是要適地適樹。首先要選擇適當的地點,栽植時,應注重突出梅花主題,并要有松、竹等常綠樹作背景、客景。一般栽2-5年生大苗,可孤植、叢植或群植。培植大面積的梅林、梅嶺或梅山應選擇陽坡或壯舉陽坡,株距3-5米,要疏密有致,配置自然。 挖掘樹穴后,施足基肥,再行栽植,栽后澆透水,并加強管理。梅樹以整成得天獨厚開心形為宜,一般宜輕度修剪,以疏剪為主、短截為輔。生長季節一般要施3次肥,即秋季至初冬施基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含苞前盡早施速效性肥,如人糞尿、尿素等為“催花肥”;6月底、7月初新梢停止生長后,要適當控制水分,并施過磷酸鈣、氯化鉀等速效性肥料,以促進花芽分化。
平時要注意花的管理工作,包括灌溉、排水、除草及病蟲防治。以生產切花為主要目的時,多在露地成片多栽種,株行距可縮小至3米乘以3米,定干約30厘米,并適當重剪,多施肥料,以腫生較長的花枝。作切花的品種,要求長勢健壯,而且年年著花繁密。以宮粉型梅花作切花最好綠萼型、玉蝶型次之。
梅耐修剪,發枝力強,花芽易于形成,故適于盆栽。將成活的苗木露地栽培數年,于年底上盆。盆土宜疏松、肥沃,最下鋪一層磚或粗土塊,以利排水。栽前與栽后,均要加以整形修剪。采用毀、棕絲扎、鐵絲纏、斧劈、火燒等措施,達到“疏、欹、曲”和“蒼勁自然”的效果,且忌“順風梅”、“疙瘩梅”、“屏風梅”、“龍蛇梅”等呆板形式。
修剪梅樁、盆梅,應較露地梅花為重。盆梅澆水要適度,太濕易引起黃葉干青葉易脫落。新枝長至30厘米左右時(約6月間)要適當控制水分,并增施追肥,以促花芽分化。花前先置下冷室向陽處,含苞待放時移至室內觀賞。花后應進行強度短截,仍移至露地培養,借以恢復元氣。
梅花適于催延花期栽培,可令其在春節、“五一”、“七一”、國猛,并要經常灑水,以保持空氣濕度,應將其放于陽光充足處,待花蕾露色后,移至低溫處,則含苞欲放的狀態可維持10-20天之久;若給予15-20oC的條件,則經一周左右即可開花。
為了延長觀賞期,或將初放的梅花移至10oC左右的條件下。如要其在“五一”開放,可將花芽豐多的盆梅于略高于冰點的冷室中,延至翌年4月上中旬逐漸移出室外;若要提前至國慶節開花,則要在抽梢長30厘米后及時“扣水”,重施追肥,并摘除全部葉片,再依次給以低溫和增溫處理,以促花芽于國慶節前夕吐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