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樹養護方法有哪些作者:長興小潘苗圃場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2019年3月31日 分類:苗木知識 訪問統計:10312 香樟樹養護方法有哪些?所謂采用物理的方法防治香樟樟巢螟,包括了最為簡單易行的手段:以日常養護管理為抓手,做好香樟的修剪、松土、人工摘除幼蟲蟲巢等工作,增強樹勢及自身抗病蟲害能力,有效的控制樟巢螟發生量。實踐得出這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辦法。 ①修剪
修剪對提高植物生長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在每年的3-4月香樟新梢生長期,針對一些下垂枝、枯枝、弱枝、過密枝進行修剪;對于一些生長勢減弱的大樹,對其粗大的主枝進行回縮修剪,以利恢復生長;對長勢較旺的樹進行疏剪,使香樟樹內膛枝條舒展自然,盡量使上下兩層枝條錯落分布。修剪的原則是以不影響其樹形美觀、生長要求為宜。通過對香樟的適當修剪,在樟巢螟發生時,也提高了噴灑藥劑及人工摘蟲巢的效果。幾年來對樟巢螟防治分析比較中得出,經過修剪的香樟用于防治樟巢螟的成本明顯低于未經修剪的。同時每年遭受臺風暴雨所造成的損失也有所減小,這也是意外收獲。
②松土
樟巢螟是以老熟幼蟲在淺土層中結繭越冬的,所以利用樟巢螟的這一特點,在冬季
12月至1月間,我們安排的香樟養護工作主要是對香樟樹冠投影范圍內土壤進行松土(硬質地坪除外),深度在40cm
左右。這樣一是有利于土壤疏通透氣不板結,二是表土外翻,可將在淺土層中越冬的幼蟲消除或外翻露出凍死,以利于減少翌年樟巢螟的發生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結合松土,我們還在樹根周圍環狀施用復合肥料,以提供香樟養分,增強其樹勢,提高樹體自身抵抗力。
③人工摘除蟲巢
人工摘除蟲巢是樟巢螟防治中的對藥劑防治的補充措施。在樟巢螟藥劑防治過程中可能由于藥劑噴灑時間、噴灑方法、氣候等因素而造成效果不佳,在后期出現了蟲巢,這時就要及時人工摘除蟲巢,并消滅其中的幼蟲,以減少蟲口數量。樟巢螟幼蟲有著群集生活的特點,綴葉形成蟲巢,并在蟲巢內生活,一個蟲巢內有數條幼蟲進行取食危害,所以摘除一個蟲巢可消滅數條幼蟲對香樟的危害。我們通常采用的除蟲工具是自制的蟲鉤綁扎于長竹竽上,或使用高枝剪。
人工摘除蟲巢的關鍵是摘巢時間和摘巢方法的掌握,摘蟲巢時間過晚,則巢內的老熟幼蟲已落地結繭化蛹,摘除的只是空巢,這樣就增加了下一代樟巢螟的危害量。從歷年來崇明公路范圍內樟巢螟發生的時間記錄來分析,通常第一代幼蟲在
6月上旬出現,而人工摘蟲巢的最佳時間為7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蟲在8月上中旬出現,人工摘蟲巢的時間為9月中旬。每年受氣候影響、樟巢螟發生狀況等因素的影響,摘巢的最佳時間前后有變化。所以掌握摘巢時間可以有效的控制樟巢螟的發生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摘巢方法及蟲巢處置的問題。摘下蟲巢后要立即將巢中的幼蟲踩死,然后將蟲巢放入袋中,并集中燒毀。公路綠化線長面窄,道班養護工人在操作過程中曾經出現過這種情況,蟲巢鉤下落地后就算完成了任務,結果蟲巢落地幼蟲受驚嚇后會爬出蟲巢,有的入土為安,有的繼續上樹危害,花了大量的人力并沒有很好的控制蟲的危害。現在摘下的蟲巢的處置已納入養護工人的操作要求考核中,養護工人對不當的處置方法而造成的后果也有了清醒的認識,這大大改善了此工序的效果。
藥劑防治與生物防治的結合:藥劑防治是樟巢螟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蟲害發生時噴灑藥劑,是控制樟巢螟擴展的有效方法。我們采用的藥劑防治與生物防治結合的方法,是將無公害藥劑與生物制劑的交替或混合使用,以達到速效、長效、降低污染的目的,在樟巢螟防治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一篇:樟樹的種植技術與養護方法介紹! |